跳转到主要内容
    中文  English           
  • 首页
  • 关于我们
  • 委员介绍
  • 新闻
  • 会议信息
  • 委员会通讯
  • 共享资源
  • 用户登录

你在这里

首页

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举办物种分布模型培训班

6月14-16日,应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的邀请,来自澳大利亚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数字实验室(BCCVL)的Brendan Mackey等7位专家及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乔慧捷副研究员,植物所朱丽博士,山西大学张明罡博士开设了“物种分布模型”培训班,50多人参加培训,主要来自中国森林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CForBio)的14个样地。

为期两天半的培训中,乔慧捷从基础的生物多样性数据整合及应用开始,为大家讲解了生态位模型,包括数据准备,分析过程,评估方法及结果解释等,并向大家介绍了该模型在入侵物种风险评估、濒危物种保护及流行病传播预测中的应用。BCCVL团队及朱丽和张明罡与学员分享了澳大利亚和中国在生物多样性模型方面的工作,包括澳大利亚本土物种分布格局、确定濒危物种在气候变化下的避难所、云南主要目标植物在气候变化下分布范围的缩减以及生态位宽度和地理优势更能解释入侵物种的生态位变化等。BCCVL团队还向学员介绍了生物多样性在线研究和空间数据库。

本次培训以讲座和练习结合的方式进行,包括理论讲座、案例讲座、实例练习。培训过程中,授课老师结合自己多年来的实践经验以及开发的平台与学员进行了分享,带领学员登录BCCVL网站练习建模,以弄清楚讲座包含的各个知识点。

此外,本次培训班还讨论了澳大利亚和中国研究人员在物种模型数字实验室/平台应用和发展方面可能的合作,并就中国建立BCCVL网站镜像及网页汉化、气候变化模型、入侵物种及物种分布模型等五个方面展开了讨论。为双边合作奠定了基础,双方决定下次合作进展总结会在今年的八月下旬在北京召开。

学员们通过本次培训课程,对物种分布模型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也掌握了开展相关研究工作所需要的方法,希望可以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使用。

 

 

  • 登录或注册后发表评论

年报

通讯

白皮书

友情链接:

 

亚洲生物多样性保护与信息网络(ABCDNet)
全球生物多样性信息网络中国科学院节点(GBIF-China)  

中国森林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CForBio)     
         
物种2000中国节点(Sp2000-China)

网络生命大百科中国节点(EoL-China)  
中国生物多样性历史文献图书馆(BHL)   

中国自然标本馆(CFH)

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CVH)  
生物多样性公约(CBD)

Encyclopedia of Life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Species 2000  

 

地址:北京海淀区香山南辛村20号,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  邮编:100093   电话:010-62836603 / 6629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版权所有 电子邮件:CNC2004@ibcas.ac.cn  备案序号:京ICP备12031402号-3   京公网安备案102398594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