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中文  English           
  • 首页
  • 关于我们
  • 委员介绍
  • 新闻
  • 会议信息
  • 委员会通讯
  • 共享资源
  • 用户登录

你在这里

首页

第二届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中日韩三国会员会议在日本成功举办

10月14-16日,第二届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nternational Union of Nature Conservation,简称IUCN)中日韩三国会员会议在日本石川县金沢市成功举办,此次会议由IUCN日本国家委员会主办。来自中国国家林业局对外合作项目中心、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中国林学会、守望地球和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等IUCN会员以及IUCN中国代表处派代表参加了会议,IUCN亚洲区会员委员会主席、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马克平研究员作为中方参会代表的联系人。

本次会议旨在促进中日韩三国IUCN会员间的交流与合作,分享各自有关自然保护方面的进展和经验,探讨合作的可能项目和方式。来自中国、日本和韩国3个国家的会员单位及IUCN亚洲区域办公室的30多位代表出席了本次会议。

来自中日韩三国的11个会员代表分别介绍了自己的机构情况,并分享了各自的工作进展。其中,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的王宁处长、中国林学会的官秀玲处长、守望地球的谌良仲先生分别介绍了各自的单位的基本情况和自然保护方面的进展,分享了经验,收获了众多参会者的好评;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王丹介绍了生物多样性委员会的近期工作进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亚洲生物多样性保护与信息网络(ABCDNet)和《中国生物物种名录》等生物多样性信息学方面的项目;中国森林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CForBio)和中国生物多样性监测与研究网络(Sino BON)等生物多样性监测方面的项目。

会议期间还组织了对公众开放的“东亚国家生物文化多样性保护青年学者论坛”。会上,来自IUCN中国代表处项目总监张琰先生分享了IUCN中国代表处在青少年生物文化多样性保护方面的活动经验、关于IUCN中国项目介绍等。官秀玲处长介绍了林学会栎类保护项目的进展。中国两位代表在青年学者论坛上充分地展示了中国在生物文化多样性方面所做出的努力,收到在场参会者的肯定。

在会上,马克平研究员介绍了9月18-20日在中国举办的IUCN亚洲区会员委员会2017年会,向参会者介绍了会议的内容和成果,对如何加强亚洲会员间的交流合作,以及IUCN改进管理提出了建议。此外,马克平研究员简单介绍了中国环境保护部筹备2020年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的初步进展。IUCN日本国家委员会副主席和韩国国家委员会主席分别介绍了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0次和第12次缔约方发挥承办的体会和经验,对中国的筹办工作很有启发。

参会者分组讨论了中日韩如何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加强合作。来自中国的参会者踊跃发言,展现了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扎实基础和积极合作的精神。

与会者还考察了丸山的里山模式和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白米千枚田。能登半岛从石川县海岸延伸入日本海,受温暖的对马海流和寒冷的里曼海流的交叉影响,形成了这个区域的气候多样性,进而形成了丰富的陆地和海洋生物多样性。在里山里海区域,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包括文化、传统、农业、教育、景观等等。在生物多样性如何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方面,能登半岛的轮岛市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参考案例。14日上午,参会者前往轮岛市考察了当地的生物文化多样性。丸山项目组(Maruyama Team)专注于保护轮岛市生物多样性。通过参观他们的基地,听取他们关于里山模式(Satoyama)的项目内容和进展的介绍,并进行现场参观。使参会者很好地了解了他们关于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社区发展协同的理念和经验,深受启发。白米千枚田,面朝日本海,顾名思义,这块梯田有1000多块小田地组成。白米千枚田已有几百年的人工种植历史,并且包含了大量的动植物物种,其中包括一些濒危物种。17世纪之前,由于有充分的灌溉,日本的大米种植一直是在山谷之间的倾斜稻田之间种植,17世纪之后,新的灌溉方式的出现使梯田种植成为可能。梯田种植对于环境保护和当地的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影响。14日下午,我们前往白米千枚田现场考察。众多政府机构、企业、农民和城市居民参与了白米千枚田的生态保护,是一个很好的参考案例。成为日本目前唯一的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

通过此次会议,中国代表团展示了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成就,并且各参会代表在报告和讨论期间积极主动,赢得了韩国和日本两国参会代表的一致好评。中国将承办2018年的第三届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中日韩三国会员会议。

  • 登录或注册后发表评论
PDF icon 2016_annual_report.pdf

年报

PDF icon 2015-02_73.pdf

通讯

PDF icon bpn-issue01.pdf

白皮书

友情链接:

 

亚洲生物多样性保护与信息网络(ABCDNet)
全球生物多样性信息网络中国科学院节点(GBIF-China)  

中国森林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CForBio)     
         
物种2000中国节点(Sp2000-China)

网络生命大百科中国节点(EoL-China)  
中国生物多样性历史文献图书馆(BHL)   

中国自然标本馆(CFH)

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CVH)  
生物多样性公约(CBD)

Encyclopedia of Life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Species 2000  

 

地址:北京海淀区香山南辛村20号,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  邮编:100093   电话:010-62836603 / 6629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版权所有 电子邮件:CNC2004@ibcas.ac.cn  备案序号:京ICP备12031402号-3   京公网安备案102398594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