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洲野生动物疾病令人担忧
过去,南极洲的海豹和企鹅无故大量死亡,最近专家在南极洲企鹅体内发现了传染性的粘液囊病病毒的抗体,在岛海狮和韦德尔海豹体内发现了布鲁氏杆菌的抗体。专家表示,意外引入并传播野生动植物疾病的可能性随着南极洲到访者的增加将增大。
北极的蜘蛛蟹、多种无脊椎动物和杂草已经在南极安营扎寨。人类向南极周围岛屿引入的200多种非本土物种已造成灾难性后果。鼠类和猫类已经占据了海鸟的全部领地,野兔和驯鹿毁坏了当地植被,外来植物不可逆转地改变了当地的生态系统。气候变化导致南极气温上升,加剧了外来物种入侵危险。
很早以前,《南极洲条约》就已经认识到疾病传染南极洲野生动物的可能性,1962年南极洲研究科学委员会生物学工作组第一届研讨会就提出了这一忧虑。然而,此后该问题极少引起关注。1964年,南极洲条约体系认可了《南极洲动植物保护协议措施》。《措施》规定,未经允许不得向条约区引入任何非本土生长的动植物。1998年,《南极洲条约环境保护协议》生效时,《措施》被新规定所取代。防止将外来微生物传给南极洲本土动物的防范措施包括:禁止进口活家禽(其他鸟类);定期检查家禽肉是否有纽卡斯尔病、肺结核和酵母传染的征兆;最大限度地避免向南极洲输入未经消毒的土壤。
解焱介绍说,虽然许多国家对南极洲的进口原料进行严格检疫控制,但是国际法中没有反向的检疫控制。也许是由于南极洲没有类似的国家自主利益,因而不能像其他国家一样建立检疫限制。
(引自中国绿色时报 2006年10月11日)
(引自中国绿色时报 2006年10月11日)